她时代   » 风尚 

《红海行动》不输《湄公河》,还有美国大片气质

2018年02月21日 16:24 来源:观察者网

《红海行动》一票难求,导致我第一次坐到了影院第一排看片,全程为后排观众挡子弹,痛快。我感觉导演林超贤是憋了多少年的气啊,要把他以前想拍没拍、全被美国人拍掉的大片全部融入到一部作品里——《黑鹰坠落》(营

《红海行动》一票难求,导致我第一次坐到了影院第一排看片,全程为后排观众挡子弹,痛快。

我感觉导演林超贤是憋了多少年的气啊,要把他以前想拍没拍、全被美国人拍掉的大片全部融入到一部作品里——《黑鹰坠落》(营救受困)、《拆弹部队》(拆拆拆)、《狂怒》(坦克大战)、《速度与激情》(空降、飚车)…… 一个接一个,全程无尿点。我看出来了,若非党的领导,他根本就不想让片子结束。

以前批评家都说国产片学不到好莱坞精髓,现在一家伙把好莱坞大片都给变成普通素材了,就问你怕不怕?

影片极其讲究细节,不止是武器和战场细节,而还有各种戏剧细节。比如战士手指被打断却不知道,看到地上一截指头才反应过来,痛得大叫。

剧情谈不上细腻,这倒是好事。以中国编剧的 zuo 性,如果一个劲编剧情,反而会鸡肋。还是干脆点好,赶海盗就是赶海盗,撤侨就是撤侨,营救就是营救,点到为止,抄家伙上就行。临沂号之类国之重器登场,军迷应该能围绕这部片子讨论很多东西。但是大片本身就是文化领域的国之重器,这方面我多说几句。

这些年美国的战争大片都变得沉郁、纠结了。从《黑鹰坠落》、《拆弹部队》,到近两年李安的《比利 · 林恩的中场战事》和诺兰的《敦刻尔克》,那都不能叫战争片了,而是心理片,各种人性拷问,各种精神迷惘。

但人性也只是其表,背后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步伐日益踟躇。折戟索马里、深陷伊拉克、惊魂阿拉伯 …… 撤军、恐袭、再到美国内部经济危机、大选分裂,电影里也失去了往日的自信(自负)。剧中主人公无不满怀迷惘,举步维艰。

美国大片不再随意拯救地球,以往廉价散发的价值观也变得害羞起来。虽然好莱坞的高等美国人斯特里普之类还在哭哭啼啼声讨特朗普不尊重移民,不尊重普世价值,毕竟遮不住帝国的真正痛处。价值观可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但帝国就是帝国,必须货真价实,也躲不开生老病死。

李安算是华人融入美国主流(上流)社会的成功典范,也不知不觉感受着帝国的朽坏。《比利 · 林恩的中场战事》虽然被吹捧的很高,但说实话不好看,和拆弹部队一样,絮絮叨叨。纯情小伙比利 · 林恩回国,和战友被拉到橄榄球场做噱头,满眼看到的是隔江犹唱后庭花般的混乱。那种第一视角的意识流调调,似乎回到了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时代的忧郁里。" 壮志凌云 " 不再有。

(壮志凌云,美国人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图片来源:作者收集,下同)

而中国近年的几部战争大片,反而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甚至有点愣头青,愣得还那么潇洒。《湄公河行动》、《战狼》、《空天猎》、《红海行动》一个比一个痛快。

不仅是投入、技术跟上去了,叙事桥段也日益娴熟。相比国内题材的《芳华》、《无问西东》一派旧时代的忧伤,国际海空领域的电影气势磅礴。对,凡是把背景放在国外的大片都容易拍好。没有国内条条框框限制,海阔天空。难怪当年欧洲人喜欢大航海,出去了多自由。也难怪殖民地作家的作品最辉煌,从笛福到凡尔纳到吉卜林。就算后殖民主义作家奈保尔、拉什迪、石黑一雄,那也是帝国的私生子。

中国人正在走向全世界,虽然一大半是旅游者,但支撑岁月的总是那些开拓者。一带一路的意义就不需要本文多说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对中国重建设轻折腾的发展模式感兴趣,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地向那些国家输送经验、资源和秩序。

中国人在以主人姿态走出去,有商业,有撤侨,有护航,动作比思想领先,经济基础迟早需要上层建筑来反映。商业电影界比田园知识分子更早感知到身体的需求,虽然已经慢了,但毕竟来了。事隔多年,非洲主题重返春晚就是证明。

所以近年中国影片的 " 出国 " 场景,共同点是甩开欧美世界,不再北京遇到西雅图,而是在非洲、东南亚等第三世界另起炉灶。不仅战争片,喜剧片凡是出国的,《泰囧》、《大闹天竺》、《唐人街探案》都获得票房大卖。

东南亚场景还是旅游文化载体,非洲则注定和大国雄心联系在一起。那片土地是多少古今帝国的荣辱所系。最近在看李伯重教授的《火枪与账簿》,深感从南洋到印度洋到非洲,这条线路才是近现代帝国生命交织的无间道,这条线路才是未来中国大片的主战场。

去年《战狼 2》创票房记录,来自小知识分子对所谓民族主义的谩骂也创了记录。倒是学院之外的李方跳出窠臼,说这是 " 帝国意识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过去帝国是个坏词,现在已经变中性了,意味着大国必须要向世界投放秩序、开发为知、整合资源。

如今的电影走出国门,不再是四十年前那种去膜拜去取经的态度,而是如李方所言,渐渐有了主人意识,把全世界作为自己的主场。最近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指责中国是帝国主义。这方面我们可不敢当,差距还很远,但中国有志者的心灵已经飞向全球也是事实。

这份心思与欧美帝国之心有不同之处。《红海行动》就有意无意体现出不一样的内涵。烟火效果酷炫,人生态度倒是相当节制——战士救下汽车炸弹司机,却意识到没法解救更多。做力所能及之事,绝不大言不惭拯救世界。一年前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时不时给那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孩子送食物,记录感慨间也是这种态度。

(四岁小男孩对中国维和战士说口渴)

《红海行动》的主人翁,既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也不是大众集体主义式的,而是士兵突击那种各显神通又精诚合作的精英团队主义。在感觉上暗合了今天市场经济下的创业文化,也算是新时代精神了。

《战狼》、《湄公河行动》等片都是猛男自己玩,而《红海行动》有了孤胆华裔女记者,也是一个亮点。有人批评这是学的美国片套路,不无道理。不过战争片把知识分子纳入进来是好事,在故事本身的空间里,留出了硬实力和软实力对话的余地。

一系列中国战争片,没有使劲去钻人性的牛角尖,那是晚期资本主义帝国才有的套路,只是我们许多人文博士把那些东西误作先进。影片是讲人道主义的,只是朴素实用,点到为止。《空天猎》和《红海行动》都是军队总政把关,提供支持,但知道进退,具体制作交给专业团队,允许个人发挥,免得搞出体制内机械作品。

一个全球性大国需要有般配的文化派头。大国的大片之路刚刚开始,仍然充满憧憬和热情,甜头和苦头都还在后面。

只是,每次都用反恐题材作为幌子,时间长了恐怕也不行,未来还是要突破的。比如帮助一个国家重建怎么样?从坦赞铁路到蒙内铁路,改天换地工程是否值得拍部大片?就在眼下,马尔代夫海域,中国舰队与印度舰队正 " 亲密相伴 " 观望马尔代夫紧张局势,以后的电影要不要有所表现?

(蒙内铁路,将非洲内陆丰饶土地与世界相连)

十九大报告说了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艺作品切勿去图解这个政治意识,但是要能感知时代召唤,中国将被大势促使着去为国际新秩序做贡献。

说句题外话,这些年美国大片的想象力和娱乐元素都转移到太空片去了,《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全球风暴》,都很有一套,值得学习。反倒是《星球大战》系列不行了,因为那本来就是以反帝面目出现的帝国片,和帝国一起琐碎下去。

不少朋友问小朋友能不能去看,我觉得可以,遇到断肢残臂画面把小朋友眼睛捂上就好了。世界本来就是这样,阿拉伯之冬远比电影残酷。有个国外视频网站上放满了中东地区的真实视频,城里满地脑袋、胳膊,垮掉的一代阿拉伯青年捧起满是伤口的脑袋,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

最后来说《红海行动》里最重要的细节,我认为是惊鸿一瞥的卡萨布兰卡。众所周知,自二战以来,卡萨布兰卡就是大明星英格丽 · 褒曼的领土,是一切美丽、和平、坚强、智慧、暧昧的策源地之一。现在事情正在起变化,中国电影这次只是到卡萨布兰卡一游,未来还会经常去的,这才是对欧美帝国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挑战。中国影视,要多努力。

(《卡萨布兰卡》,一部用凝视支撑的电影——毛尖。国产妖媚女星们的眼神还赶不上)

编辑:周颖

相关内容

作者信息

桃子

桃子

文章数

213

总阅读量

11654623

猜你喜欢

prev next

网站地图

目录地图|内页地图
Copyright © 2006-2018 Smartsh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1005646号-1

网站地图